寿昌古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高桥古镇

高桥古镇

合肥宝藏合肥旁边的古镇

寿昌古镇什么特殊的风景2024-06-28高桥古镇光绿古镇作文
合肥旁边的古镇,光绿古镇作文,兴坪古镇吃饭,在合肥城区西北部,有一泓清水,碧波荡漾、绿树掩映。这里是合肥人民的“大水缸”董铺水库。董铺水库南侧百余米,有块石碑隐没在一片林木中,上面刻印“合肥市文物保护单位塘岗

合肥宝藏合肥旁边的古镇

   在合肥城区西北部,有一泓清水,碧波荡漾、绿树掩映。这里是合肥人民的“大水缸”董铺水库。

   董铺水库南侧百余米,有块石碑隐没在一片林木中,上面刻印“合肥市文物保护单位塘岗遗址”。

   17年前,在一次施工中,塘岗遗址破土而出。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现了7个房址。据专家考证,塘岗是合肥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古村落遗址之一,距今已有00年。

   董铺水库烟波浩荡,塘岗“默默不语”,00年前合肥村落的真容是啥样,今天已难知晓。

   岁月悠悠,人类繁衍迁徙,村落演变重塑。历经千年风雨,一些村落不仅没有消亡湮灭,反而显得更加敦实、厚重。

   黄屯老街、黄麓洪疃、六家畈……一个个古老的村落,记录时光流转,传承历史文化,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它们是什么模样?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雨后,在庐江县龙桥镇黄屯老街,踏着青石板路,漫步在幽深的巷弄里,古老的江淮民居俨然而立,一砖一瓦,一角一隅,延续着历史。

   黄屯老街,始建于东汉。明末清初,形成半边街,时有1200多人口。“现今老街留存的116栋古建筑,大多数便是建于明清时期。”龙桥镇工作人员汪利说。

   街上,不少老房子里“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随便走进一家,也许就能与非遗传承人打个照面。

   清晨,黄屯大饼技艺传承人朱永坤站在柴火灶旁,娴熟地翻着锅铲。用菜籽油煎烤的大饼随之出锅,热气腾腾、酥脆软糯。

   “黄屯大饼源自送灶饼,油而不腻,焦的一面吃起来十分脆爽,还上过《合肥旁边的古镇》。”朱永坤笑着说,现在不仅本地人爱吃,外地很多人合肥旁边的古镇上订购。

   0余年建村史,名人名校,人文资源汇聚,村庄形制完整保存,洪疃自带光环,人声鼎沸。

   来洪疃,除了可以探访张治中先生的故里,领略黄麓师范的风采,还能够探索“九龙攒珠”的独特风貌。

   顺着乡村公路进入洪疃,路边一口水塘,夺人眼球。放眼望去,水平如镜,微风拂过,蓝天白云、梧桐、水杉的倩影在水面上起伏。

   “‘九龙攒珠’是我们巢湖北岸村落独有的形态,即以水塘为中心,向心形成巷道、民居等空间聚落组织。”黄麓镇建麓村党委书记宋伯虎介绍,每条巷子都有一条明渠在侧,每逢大雨,雨水会流入清水塘,似“九龙戏水”。

   像黄屯、洪疃这样的传统村落,在合肥还有很多。它们既留存古民居、古井、古桥等物质文化遗产,也拥有民间艺术、戏曲曲艺、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徜徉其间,仿佛穿越时空。

   何为传统村落?市城乡建设局村镇建设处处长高健介绍,传统村落,是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传统资源,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经申报认定,合肥现有18个传统村落列入省级传统村落名录,其中有5个是“国字号”。

   “传统村落可谓乡村历史文化的‘博物馆’‘活化石’。”安徽省村镇建设学会理事长程堂明认为,保护发展传统村落,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地域文化复兴等,意义深远。

   随着城市化节奏加快,一些传统村落还未等到人们认真去研读它,就慢慢消失了。

   安徽建筑大学教授陈晓华坦言,传统村落普遍面临物质性老化、功能性衰退等问题,保护是最急迫的任务!

   落实挂牌保护制度、编制保护发展规划、加大保护资金支持……合肥上下协同保护村落格局风貌、传统建筑,正努力让尘封的遗产变成发展的资产。

   蔚蓝的天幕下,青砖黛瓦马头墙,昂首翘立;古色古香的木楼上,大红灯笼高高挂着,随风舞动;临街店面,老字号商铺,牌匾高悬,迎来送往……走进江淮名邑巢湖市柘皋镇,200多米的北闸老街,浓缩着徽派建筑的精华,生机勃勃。

   谁曾想到,几年前,这里的老房子还是一副梁柱损坏、墙体坍塌、屋面残破的模样。

   柘皋镇文广站站长柳迎春对此印象深刻。“古街建于明末清初,有着400年的历史,建筑多为徽派风格。之前,因为年久失修,除了沿街店面较为完整外,后面的三、四进房屋,很多都倒塌了。”

   如何让古村落焕发昔日神采?巢湖市先后对北闸老街户2间房屋进行改造,让古街巷重披“锦绣”。

   曾参与改造的李新华,至今难忘改造的那些日子。“修旧如旧难度不小!好在倒塌的房屋有照片、图纸,可以复原。材料我们尽量用原有的,实在找不到,就找老匠人仿制。”

   新生老街,古色古香,商贾回归,活力再现。“前不久,电影《合肥旁边的古镇》还来我家取景了!”站在家门口,居民王世云满脸自豪。

   6月21日上午,巢湖市柘皋镇举办的“老街早茶长桌宴”活动在该镇桥西街东段火热举行。全媒体合肥旁边的古镇希斌 摄

   揽胜巢湖畔,心泊六家畈。和北闸老街一般,肥东县长临河镇六家畈古民居,在修缮中也“活”了过来。

   驱车沿着环巢湖大道一路向东,抵达六家畈社区,江淮地区的古建筑群赫然映入眼帘:层层叠叠的瓦片,遍布房顶;灰白相间的墙壁,顶梁立地;幽静的庭院中,广玉兰、石榴树、罗汉松,枝繁叶茂,苍翠欲滴……

   六家畈保留着江淮地区的古民居群,承载了自明清以来生产生活积淀的百科全书式的文化。

   历尽沧桑,保留至今并不容易。肥东县和长临河镇创新引入社会资本,对六家畈启动“修旧如旧”式的修缮工程。“期间,我们尽量不破坏一草一木、一井一舍,全力保护村庄原有的建筑肌理和江淮民居风格。”安徽省六家畈侨乡古镇陶瓷灯总经理阚新国说。

   近年来,合肥整合小城镇建设资金、乡村振兴专项资金、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资金等,累计投入近3亿元保护修复、省级传统村落。对所有文物建档立册,明确保护责任人,开展日常性巡查。

   在村落人居环境上,合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做法,至2022年年底累计建成6个省、市美丽乡村中心村,其中具有旅游接待能力的300多个;入选、省级传统村落名录的行政村中,15个建成美丽乡村中心村。

   如果说古建筑、老房子是传统村落的“形”,那么民间艺术、传统习俗等就是传统村落的“魂”。

   塑“形”也要铸“魂”。合肥一边保护传统村落肌理和格局,一边挖掘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舞龙灯,是黄屯老街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寓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每年正月或逢重要活动,龙灯都会在当地舞动起来。

   2022年2月9日,庐江县龙桥镇黄屯老街,民间艺人正在舞龙灯闹新春。左学长 摄(和顺古镇名句)

   身为黄屯龙灯第四代传承人,这些年他一直想让这门技艺登上更大的舞台。今年,他的心愿实现了-k22黄屯龙灯入选市级非遗名录。

   步入黄屯传统文化艺术团活动基地,一条静卧的板凳龙,神态惟妙惟肖。“这就是黄屯龙灯,距今已有10多年历史。”刘六一娓娓道来,龙灯身长约40米,18个人才能舞得动。“入选市级非遗,意味着名气更大、保护力度加大,不会失传了!”

   为了弘扬如黄屯龙灯这样的非遗文化,合肥广泛开展田野普查,深入挖掘,针对项目特征、生存状态、传播途径等,分类分级保护。2021年起,合肥对本地和省级非遗传承人按1:0.5比例提供配套补助,对市级非遗传承人也给予一定补助支持。目前,合肥共有非遗名录5项、省级非遗名录项、市级非遗名录项。

   “我们还搭建传习所等平台,吸纳非遗传承人进驻,开展传习活动。”合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王进雨说,同时利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和其他传统节日,展示传承人风采,营造尊重传承人、保护传承人的良好氛围。

   7月14日,在肥东县长临河镇乡村少年宫非遗传习基地,市非遗传承人周银章正在向孩子们教授根雕技艺。全媒体合肥旁边的古镇如琦 通讯员 陈振 摄

   努力,远不止如此。编撰村志、修订村规民约;建立乡贤馆、文化馆;举办节庆活动……

   邻里守望的乡风民俗、耕读传家的祖传家训、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批k21传统文化在合肥得以赓续传承。

   立足传统村落“金字招牌”,合肥各地依托自身绿色生态、田园风光等优势,多途径推出一批农文旅有机融合的新产业新业态,闯出一条传统村落活化利用的新路。

   这个暑期,众多游客来六家畈寻找儿时的记忆。市民周鹏程一家三口在这里玩了一天后,选择一家民宿小住了一晚。“这里的老房子保护得很好,票证等展品很有年代感,还有剪纸、根雕、泥塑等非遗,开阔了孩子的眼界。”谈起这次近郊之旅,周鹏程感到甚是尽兴。

   六家畈古民居修缮后,当地将其打造成了奇石艺术馆、淮军事迹陈列馆、票证博物馆、朝霞书院等观赏场所。在此基础上,盘活老机械厂、民宅等,打造了一系列“民宿+”项目,让村子成了一站式乡村旅游休闲度假综合体,吃、住、游、购、娱、会、养等全都有,多元的业态让六家畈火速出圈,合肥旁边的古镇红打卡地。“开放至今,我们累计接待游客300多万人次。”阚新国说。

   六家畈的“活”与“旺”,蕴藏着传统村落发展的新理念。类似的故事,也在合肥许多村落中上演-k22

   巢湖市烔炀镇唐嘴村改造古民居发展民宿,发展环巢湖绿色农业,2022年集体经济收入超过200万元;肥西县柿树岗乡新街社区打造了周桥乡村振兴体验馆,在其带动下2022年旅游综合收入达到了0万元;洪疃村村头建起了厵村田园综合体,创新乡村消费,实现城乡互动……

   化零为整,串点成线。合肥以传统村落为节点,先后开发推出环湖乡村游、环湖休闲游、红色旅游等多条精品旅游线路,下好传统村落活化利用“一盘棋”。

   在程堂明看来,传统村落发展要做好顶层设计,留住原住民,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大力发展产业尤其是一产,保持原真性、原乡性、原味道,让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津津乐道、回味无穷。

   “传统村落真空式保护不可能实现,博物馆式展览亦不可,归根到底是要实现‘见人、见物、见生活’活态保护。”陈晓华说,传统村落要提升生活功能、重塑生产功能、维育生态功能、强化文化传承功能,从而焕发新的活力。

   聚焦传统村落、古民居摸清资源底数;拓展保护发展方式和渠道;加强农房与村庄建设管理;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推进村落环境优化和品质提升……合肥正悉心毕力,乘势而上。

   如今,走进合肥古村落,就仿佛走进了一幅长轴画卷,这里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