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昌古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泰安古镇

泰安古镇

中山市南朗镇左步村欧氏继承祖训人才辈出

寿昌古镇什么特殊的风景2024-07-11泰安古镇茂名古镇推荐
中山古镇欧,茂名古镇推荐,丽江古镇南门,2015年2月17日,习在春节团拜会上讲话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k22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

中山市南朗镇左步村欧氏继承祖训人才辈出

   2015年2月17日,习在春节团拜会上讲话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k22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这是继2014年“家风”成为年度热词后,习再次在重要场合强调“注重家风”,迅速引发了新一轮的热议。

   的确,良好的家风是维系一个家庭繁荣幸福的“关键因素”,家风是民风的体现。现代社会,尽管传统风俗不复当年,不过社会文明不断进步向前,离不开家风建设。中山市妇联近年来围绕家风建设,一直致力通过形式丰富的系列活动,用小家庭的良好家风带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荣辱观、道德观,从而形成社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譬如举办了“传承好家风,汇聚正能量”城市论坛,邀请嘉宾与市民一起谈家风、晒家训,引导全市家庭重视良好家风的树立,以家风促民风。市妇联还结合全市“邻里文化节”的契机,寻找“最美家庭”、举办“好家风伴我成长”中小学生主题实践活动,开展“父母修身大讲堂”公益讲座,同时举办“好家风促和中山古镇欧上微访谈等活动,向全市家庭征集“家规家训”,让k21的家规家训在每个家庭得到传承和发扬。

   中山市妇联联合中山商报,于6月12日起推出大型系列报道“齐塑良好家风,共建美丽中山”,这个报道将持续到今年年底,为读者讲述中山“名门”的家风故事,也寻找我们身边的“最美家庭”,解构中山社会发展背后的精神支撑……看看好家风如何在中山家庭中传承。

   要问中山南朗哪里出的名人最多?大多人都会说:以左步村和翠亨村为最,其中左步村又以三大姓“孙、欧、阮”闻名遐迩。而在左步村村西面,聚集一群欧姓族人,数百年来他们继承敦诗说礼、阖族团结的祖训而能人辈出,先有欧庚祥带领乡邻投身我国铁路事业,挑起粤汉铁路建设大梁;后有欧初积极参加珠江纵队,英勇打击侵略者,成为中国领导下的广东省两大革命力量之一,他们都为帝制、建设新中国作出突出贡献。

   如今来到欧氏大宗祠,可以看到这里修葺一新,历史及文化资源丰富。祠堂摆放祖宗牌位、楹联、石柱联等完好如初,宗祠墙壁上赫然写着“海洲瓜岭脉同流,宗派宏开左步头,肯构肯堂锦世系,光前裕后享春秋”等纪念诗句,楹联上印有祖训:派衍平阳溯本寻源怀旧德,地依仁里敦诗说礼振文风。仿佛时刻提醒着后人勿忘根本,阖族团结。

   在中山左步村,欧氏大宗祠很容易便可找到。从村委会往前走不到米,赫然可见植有三棵大榕树的广场,广场一头即是欧氏大宗祠,在绿意盎然的枝叶掩映下,显得古色古香,淡雅肃穆。岁的族人欧桂是一名退伍老兵,研究收集欧氏宗族的溯源及传承已有十余年。听闻有人前来打听,他事先特地作诗一首来解释宗族来历,诗曰“晋山汾水向东流,金陵光射芙蓉孝。珠玑古海左埗头,本是同根莫遗忘”。

   据欧桂介绍,“欧”这个姓氏,实则有三个分支,分别为“区”、“欧”及“欧阳”,最早发源于山西,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由于逃亡、迁徙、避难以及其它原因族人分散各地,如今欧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广东、湖南等省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欧姓人口的%。

   具体到中山左步村欧氏的溯源及来历,版本也是相当多。如今欧氏宗祠的门前赫然印有“宗开嶺 海,派衍平阳”几个大字,也是宗族里公认的左步欧氏宗族的来历。他介绍,“嶺 ”指土瓜岭,“海”指古镇海洲,左步村欧氏宗族实际上是由土瓜岭区氏与古镇海洲欧氏先后迁徙而来,开村先祖为欧官清,是一名陶瓷商人,也是他出资召集乡邻建造了欧氏大宗祠。

   “土瓜岭区氏一族人口不多,约只有六七个人,但大家是一脉宗亲,他们每年都会来欧氏宗祠供奉祭祀。”欧桂说道,旧时左步村位于原丰阜湖畔,可直通太平洋,当时村民海陆交通之便,多出洋谋生,留在村里的族人愈少,且以务农为生,许是为了让族人不再失散飘零,凝聚人心,阖族团结就成了欧氏宗祠的祖训之一。

   岁的族人欧冠玉曾看守欧氏宗祠长达20余年,对宗族里的一事一物及“威水史”了如指掌,说起来如数家珍。他介绍说,民主革命时期,孙中山认为“故交通为实业之母,铁道又为交通之母”。基于这个思想,孙中山先生回乡省亲祭祖之后,从家乡带走一批乡邻去建设铁路。

   在粤汉铁路修筑时担任粤汉铁路总监,并带动亲朋戚友投身中国的铁路事业。据村里资料显示;当时欧庚祥派人回乡招聘村民修铁路,左步村的欧氏、孙氏族人及崖口陆氏、谭氏族人参与最多,带动了附近各村的亲朋戚友陆续投身中国的铁路事业。大致培训阶段为:k23离开家乡聚集在广州铁路南站-k22黄沙,17年转至唐山,在唐山经过两年培训后,于19年前往武汉,揭开了粤汉铁路建设的序幕。

   这当中也充分体现了欧氏一族乃至香山人团结乡邻,凝聚民心的好家风。掌握了管理知识和技术的香山人,在新筑铁路干线中起了骨干作用,这些香山籍的铁路主管为了管理方便,从家乡大量招聘适龄青年。据欧冠玉介绍,在中国铁路建设初期,包括欧庚祥在内的大批中山人在铁路开拓、管理中起骨干作用,形成中国铁路系统中山乡亲聚居的特色现象。几乎所有铁路的终点站、管理站及机车维修工段所在的地区都有中山籍员工的聚居点,形成了国内铁路沿线的“中山村”现象。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前。

   从外表上看,欧氏大宗祠似乎并没有那么“显山露水”,实际上其不凡之处还在于,它曾是中山一个重要红色革命据点,欧氏宗族里另一个极其重要的红色英雄人物-k22欧初,为中山籍抗战老战士、原珠江纵队k22支队支队长,他曾在这里从事过革命活动。

   据村里资料显示,欧初,南朗左步村欧氏族人,11年在广州出生,幼年和少年在广州读书。19年10月21日,广州沦陷,欧初辗转回到故乡左步村教书,不久后便加入中国,此后转战珠江三角洲敌后战场,参加并指挥了大小战斗140多次,部队威震中山乃至珠三角、澳门一带,中山游击队员穿戴的竹帽和胶鞋,亦成为当时群众的流行时尚,称之为“欧初帽”、“欧初鞋”。

   据了解,欧初善于团结和争取抗日的力量。在中山,他和战友们的细致工作,得到了孙中山元配夫人卢慕贞、四姐孙妙茜以及其他社会知名人士的赞扬与支持;在澳门,他们与澳门当局达成了合作协议,为游击队在澳门筹得了经费,采购了。“欧初仔”部队威震中山乃至珠三角、澳门一带,是珠三角地区一支重要的抗日武装。

   建国后,欧初曾任广东省秘书长,广州市委书记,广州市常务副市长、市人大主任,广东省委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职;出版有《中山古镇欧》、《中山古镇欧》、《中山古镇欧》等书。晚年的欧初,一方面,离而不休地致力于保护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他组织社会力量,抢救岭南文化,开展学术活动,在发掘、整理、研究、储存岭南文化的k21遗产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另一方面,创建“欧初文化教育基金会”致力于慈善助学。2008年初,欧初将自己一生的收藏所得委托拍卖,并决定把拍卖所得的00万元作为基金全部用作慈善公益事业。近年来,这个基金会已连续数年资助了近200名贫困大学生,每人每年00元。

   欧氏大宗祠,始建于清代,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二开间二进建筑布局,为硬山式脊、砖木台梁混合建筑架构。里头的青砖墙、硬山顶、博古脊,门廊处的石檐柱、花鸟木雕、山水诗词壁画,都具有典型的清代建筑特色。据说这里曾是k22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中宣扬革命的场所,曾经成为五桂山游击队组织宣传抗日救国活动的基地。于19年重修,2004年11月被中山市人民确定为不可移动文物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