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昌古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安居古镇

安居古镇

活的民俗文化博物馆34;太行山下灵寿古镇的狂欢有多热闹-慈峪

寿昌古镇什么特殊的风景2024-07-01安居古镇恩施灌水古镇
古镇狂欢,恩施灌水古镇,东八景古镇,农家作苦,岁时行乐。太行山下人家,至今古意犹存。岁晚农闲,辛苦一年的农人们,兴高采烈地装扮起秧歌竹马,既以娱人,且图自乐。陆放翁诗曰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堪为写照。<

活的民俗文化博物馆34;太行山下灵寿古镇的狂欢有多热闹-慈峪

   农家作苦,岁时行乐。太行山下人家,至今古意犹存。岁晚农闲,辛苦一年的农人们,兴高采烈地装扮起秧歌竹马,既以娱人,且图自乐。陆放翁诗曰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堪为写照。

   灵寿毗邻穿越太行、沟通晋冀的古道。昔年石家庄开往太原的石太铁路开通之前,朝觐五台山的香客和商旅此去彼来,络绎不绝,集镇因而繁荣,民俗娱乐也随之丰富。最近几十年间,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太行山区相对闭塞,传统生活方式反而得到保存,宛如一座民俗文化的博物馆。

   在灵寿向人打听,都说慈峪的民俗活动最热闹、最精彩,冠绝全县。因为那里曾是分割山区与平原、沟通四周县市的物资集散中心。最近几十年间,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太行山区相对闭塞,传统生活方式反而得到保存,宛如一座民俗文化的博物馆。如今的慈峪平静而安闲,唯有正月里依旧热闹非凡:上万人潮涌进日常人口只有两万的小镇,准备观赏百戏杂陈的盛况。

   每年正月初一刚过,灵寿县城西北方的慈河西岸,古镇慈峪便热闹起来。从大年初二开始,村民无分男女老少,都在准备一场盛大的狂欢。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六,持续三天的春社将在灯火、爆竹和喧腾的人群间举行。

   岁末祈福祭祀,古称腊祭。人们遍祀天地众神,祓除不祥,期待来年幸福安康。祭礼结束以后分享神余、欢庆歌舞,称为散腊。一般说来,散腊常常包括化装的环节,这是古代岁末禳祭,以驱除瘟疫的遗风。慈峪镇中心有两条十字交叉的大街,精彩的散腊就在街上展开。过去东南街、西北街分成两支队伍,互相比赛;现在街道变成了生产队,可是各显绝活、争奇斗艳的传统依然保留。

   在锣鼓喧阗中,队伍开始行进。火把、火流星在前开路,游街队伍以抬阁为首,大抬鼓和彩纸、电灯扎成的彩灯仪仗队伍紧随其后,跑花篮、秧歌戏、跑驴、跑旱船、踩高跷、耍狮子以及各式灯会队伍边走边演。此外散腊期间还常上演一些《古镇狂欢》《古镇狂欢》之类河北比较流行的小戏。东南街、西北街两支散腊队伍,民国时期曾一度发展为两个戏班,也会受邀去外地演唱,一次能唱上四天。

   因为散腊和灯节时间重合,玩花灯是的另一个看点。慈峪的裱糊匠向来技艺高明,能用彩纸扎成山妖水怪、鸟兽鱼龙、花卉盆景各种形状的花灯,生动有趣。还有各家各户的小孩子,用萝卜雕刻成灯盏,拿在手里,跟着队伍行走。

   整支队伍的核心,是入选河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慈峪抬阁。所谓抬阁,就是把十来岁的小演员,托举到半空中扮演戏剧中的人物。抬阁的造型非常复杂,下面是花篮、彩灯簇拥装饰的花车,花车中间竖起三根铁棍,约有四米多高,铁棍上站立一名小演员。这三根铁棍要经过伪装,掩藏在演员的长裤内,观众看来,演员仿佛凭空而立,非常神奇。成为抬阁上的小演员,是一件光荣的事情。

   客观地说,慈峪元宵灯会和曲艺非遗,形式并不罕见。其他地区也有抬阁之类风俗,只是名目或有不同,真正难能可贵之处,在于慈峪人普遍参与的热情:男女老少,人人都是活动的一份子,是节庆氛围的制造者。

   时至今日,古镇慈峪的散腊,早已淡去酬神祭祀的本意,充满欢腾喧闹的人间气息。它寄寓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日常压抑的宣泄。时代在发展,传统的农村生活必将逐渐改变,然而元宵佳节的狂欢,却不会轻易被人遗忘。

   本文未署名图片古镇狂欢 photo或图虫创古镇狂欢站、报江南古镇散文、组织、个人未经IC photo或图虫创意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